谷雨谷雨:雨生百谷,也催人老。
“明明早睡早起,却总觉得疲惫无力;顿顿清淡饮食,却总被腹胀缠身。”如果你也中了这些“亚健康”信号,或许问题出在——你忽略了节气与身体的共振。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正是湿气渐重、肝火易旺的时节,吃对食物,才能从根源给身体“解绑”。
谷雨养生为什么要祛湿与护肝并重?
谷雨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湿”。此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空气中的湿气容易侵入人体,导致脾虚湿困。中医认为“湿性黏滞”,一旦脾胃被湿气阻滞,就会引发食欲不振、四肢酸沉、大便黏腻等问题。若长期放任不管,还可能诱发湿疹、关节疼痛等隐患。
应对湿邪,饮食上需优先选择“淡渗利湿”的食材。例如薏米和赤小豆,两者搭配煮粥或煲汤,能温和促进体内水液代谢;茯苓和陈皮则擅长健脾理气,可加入日常汤水中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此外,谷雨正值春末,肝气仍处于旺盛状态,疏肝理气同样重要,新鲜绿叶蔬菜如菠菜、枸杞叶,能帮助平抑肝火,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中医点名这3种食材!谷雨吃它祛湿护肝两不误
榆钱是谷雨时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疗食材之一。中医典籍记载其性平味甘,能“和胃健脾”,尤其适合春季胃胀、消化不良的人群。新鲜榆钱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可凉拌或煮粥,口感清甜软糯。但需注意,榆钱质地较“滞”,脾胃虚弱者建议搭配生姜或小米同煮,以中和其寒性。
香椿的独特香气来自挥发性物质,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能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现代营养学发现,香椿中维生素E含量远超常见蔬菜,有助于抗氧化、延缓衰老。但香椿含有微量亚硝酸盐,烹饪前需用沸水焯烫30秒以上,既能去除潜在风险,又能保留脆嫩口感。
春笋作为“肠道清道夫”,高纤维、低热量的特性适合春季减脂人群。其味甘性寒,能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但胃寒者需谨慎食用。建议用姜片、黄酒炝锅后爆炒,或与温补的排骨同炖,既能保留营养,又可避免刺激肠胃。
谷雨养生3道食疗方,祛湿护肝“吃”出好脾胃
想要通过饮食调理脾胃,不妨试试榆钱小米粥。将鲜榆钱洗净后与小米同煮,待粥将成时加入山药丁,既能增强健脾功效,又能提升口感层次。这道粥品温和易吸收,特别适合老人、儿童及脾胃虚弱者作为早餐食用。
茯苓鲫鱼汤则是祛湿消肿的经典搭配。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后,与茯苓、生姜片一同炖煮,鱼肉的优质蛋白与茯苓的多糖成分相辅相成,既能补充营养,又能促进湿气排出。喝汤时建议撇去浮油,脾胃虚寒者可额外加入两片陈皮。
注重养肝明目的人群,可以常喝枸杞叶猪肝。猪肝切片焯水后,与枸杞叶、枸杞子同煮10分钟即可。猪肝富含血红素铁,能改善春困引起的面色萎黄;枸杞叶中的甜菜碱成分则有助于修复肝细胞。此汤建议每周饮用2-3次,避免过量摄入胆固醇。
谷雨养生别盲目,饮食最忌这三样
寒凉食物是谷雨时节的首要禁忌。冷饮、生鱼片等低温食物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湿气滞留更难排出。即便天气转热,也应选择常温或温热饮品,脾胃虚弱者可用炒米泡水代替普通饮用水。
油腻厚重的菜品需严格控制。炸鸡、红烧肉等高脂肪食物会加重消化负担,不仅容易引发春困,还可能诱发胆囊疾病。若实在嘴馋,建议搭配山楂茶或普洱茶帮助解腻。
盲目进补是很多人忽略的误区。人参、阿胶等滋补品在湿气重的季节服用,反而会助长体内湿热。春季养生应以“清补”为主,待立夏后再根据体质调整滋补方案。
养生不是给生活做加法,而是学会在恰当的时间,吃恰当的食物。谷雨之后,夏季将至,转发给那个总说“没时间养生”的人,一起用一碗粥、一碟菜,把健康种进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