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天天盯着日历看的你发现了吗?腊月二十三写的是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写的是南方小年。为什么南北方小年不同一天?在江浙沪一些地区,大年二十九也叫小年,还有一些地区,比如江苏南京,则把正月十五叫小年。为何小年也分南北?一起来学习下小年的来历和时间差异的原因吧。
最早的时候,咱们的传统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没有南北区分的问题。直到清朝中后期,皇帝祭拜灶王爷的时间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北方百姓随之效仿,慢慢的北方小年就成了腊月二十三, 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南北方小年不在同一天,跟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有关系。也就是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渔民家中则是等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之所以这么划分,是因为北方离都城近,人们受其影响较深,所以过小年选在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离的较远,小年则为腊月二十四。另外,鄱阳湖沿岸等地保有旧船家习俗,才会选在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南北方小年不在同一天还跟社会阶级有一定的关联。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
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而由于过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受到的影响就会比较大。而南方依然保持以往的和人民群众的一致的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以上就是南北小年的由来和演变,大家理解了为什么南北方小年不在同一天了吧?归根结底,南北方小年时间的差异其实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地区习俗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