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营养丰富,性味甘热,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力、益胃气、补阴衰、壮阳肾、增精血的功效,还可通乳治带,有益于产妇。
在冬季食用羊肉对身体更为有益。
因为,羊肉所含的热量比牛肉还高,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羊肉中铁、磷等物质的含量比其他肉类高,适于各类贫血者食用。妇女、老年人气血不足、身体瘦弱、病后体虚等,动机不妨多吃羊肉,可养气血、补元阳、益肾气、疗虚弱、安心神、健脾胃、御寒气、健体魄。
羊肉的做法有哪些?
据古籍记载,羊肉的做法元代就有十余种;到了现代,资料最完整的一本《清真全羊菜谱》中,共记载了280种羊肉的做法。
如果按照类别划分,主要有蒸、煮、煎、炒、熏、炖、煨、涮、拌、炸等。
这么多种做法中,炖羊肉是最常见,也是最好的吃法。它最大的优点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汤。煮过肉的汤,营养价值非常高,是滋补身体的佳品。羊肉经过炖制以后,更加熟烂、鲜嫩,易于消化。如果在炖的时候再加上合适的中药材或营养上能起到互补作用的食品,滋补作用会更大。如当归羊肉汤、枸杞羊肉汤、黄芪羊肉汤、羊肉萝卜汤、羊肉豆腐汤、猪蹄羊肉汤等都属于此类。
炖羊肉时加什么样的中药材或者药食同源的食物,需要根据体质而定。
一般气虚体质的人可以加入党参、黄芪等补气药;血虚体质者可以加入当归、桂圆、红枣等补血药;阳虚体质者可加入栗子、肉桂、肉蔻等;阴虚体质者可加百合、银耳、枸杞、西洋参等;痰热体质的人可以加入白萝卜、豆腐等。药物用量通常为6~15克,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适量多用一些,为15~20克。炖羊肉时根据自己的体质,添加一两味即可,不必太多。
另外,羊肉性温热,所以为了避免食用过多上火,可以在炖羊肉中加入白萝卜、海带、冬瓜、生姜皮等性偏凉的食物,可以制约羊肉的温热之性,不会引起上火。
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中医古籍中还有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一起食用,极易上火。
炖羊肉时,羊肉最好切成小块,这样比较容易炖熟烂,加中药材时用纱布包裹,扎口,与羊肉一起入锅即可。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桂圆、栗子等最好敲开外面的壳,以便药效的发挥;白萝卜、冬瓜等易熟的食物可以在羊肉快熟时再放。
吃炖羊肉需要有耐心,不要过于心急,一定要保证将肉炖烂、炖熟,否则生羊肉中的酪酸和梭状芽孢杆菌不易被破坏,食后会导致四肢乏力等不适。